最近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搞了个大新闻。他们在量子保密通信的核心技术——量子密钥分发(QKD)上,突破了一个卡了大家二十年的瓶颈。成果发表在2025年6月的《物理评论快报》(Physical Review Letters)上,简单说,就是他们造出了一个特别厉害的‘真·单光子源’,让量子密钥的生成速度大幅超越了传统方法的理论极限,最高能快出79%。这对未来实现更安全、更高效的量子通信网,意义重大。
图释:团队的实验设置。图片来源:由 USTC 实验团队提供
量子密钥分发是啥?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利用量子物理法则来‘绝对安全’传递密码本的技术。它的核心是光子(光的粒子)。传统做法,是用一种叫‘弱相干脉冲光源’(WCP)的设备来模拟发射单光子。但这设备有个先天不足:它发射的脉冲,有时候一个光子也没有(空包弹),有时候又一下喷出好几个光子(连发弹)。真正能用来安全生成密钥的‘完美单光子脉冲’,理论上最多只占全部发射脉冲的37%左右(约等于1/e,也就是大约0.367)。这个37%就是著名的‘1/e极限’,像一道无形的墙,限制了量子密钥的传输效率二十年。
图释:单光子 QKD 实验的结果和与其他实验的比较。图片来源:由 USTC 实验团队提供
中科大许飞虎教授团队这次干的事,就是直接造墙外头去了。他们没用那个‘模拟’单光子的弱光源,而是搞出了一个‘真家伙’——基于‘量子点-光学微腔’技术的‘真单光子源’(SPS)。这个SPS的厉害之处在于,它能真正做到‘指哪打哪’:按一下按钮,就精准发射一个光子,而且效率奇高,亮度远超以往同类设备(以前的大概只有10%的效率)。他们还用了窄带滤波和低损耗的偏振调制技术,尽可能保证光子‘纯净’且传输损耗小。
有了这个‘神枪手’光源,团队在实验室和城市自由空间信道里做了实验。结果非常亮眼:在一个损耗为14.6分贝(相当于信号衰减了约29倍)的城市自由空间链路上,他们的单光子源QKD系统实现了每秒每脉冲生成 1.08 × 10⁻³ 比特的安全密钥速率(SKR)。这个数字看起来小?但它实实在在地比传统弱相干光源QKD系统在同等损耗下的‘实用极限’高了整整79%!也就是说,他们用实验证明了,真单光子源确实能突破那个困扰了领域二十年的1/e理论天花板。
为什么快这么多?核心就在于‘真单光子源’大大减少了‘空包弹’和‘连发弹’的浪费和风险。传统弱光源就像一把射程近、准头差、还时不时卡壳或连发的旧枪,大量子弹(光子)不是没打出去,就是打歪了,或者成了容易被黑客利用的‘隐患弹’(多光子脉冲)。而中科大的新光源,则像一把高精度狙击枪,指哪打哪,每一发(光子)都用在刀刃上,自然效率飙升。
当然,目前这项新技术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。比如,它在容忍更大信道损耗(即更远距离或更恶劣环境)方面,暂时还比不上发展更成熟的传统弱光源系统。研究团队自己也指出,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这次用的协议没有采用‘诱骗态’技术(一种用于对抗黑客攻击和提高多光子容忍度的常用策略),光源本身还有一点点残余的多光子效应。
接下来怎么办?许飞虎教授说了,他们要继续优化这个量子点单光子源,目标是让光子发射效率更高、纯度更好(更接近理想的单光子),同时优化整个QKD系统,并探索结合‘诱骗态’等更先进的协议。更远的未来,这种高效可靠的单光子源,将是构建复杂量子网络(比如需要量子中继、量子隐形传态的)的关键基石。
这项突破的意义,不仅仅是密钥生成变快了79%。它用实验验证了一个期盼已久的方向——真单光子源是突破QKD速率瓶颈的正道。这给整个量子通信领域打了一剂强心针,让大家更有信心沿着这条路走下去,推动量子保密通信从实验室和特定场景,走向更广泛的实际应用。哪天我们能用上又快又稳、让量子黑客束手无策的量子网络,这次突破可能就是铺下的其中一块重要基石。
参考文献:
Yang Zhang et al, Experimental Single-Photon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Surpassing the Fundamental Weak Coherent-State Rate Limit,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(2025). DOI: 10.1103/PhysRevLett.134.210801 . On arXiv : DOI: 10.48550/arxiv.2406.02045
科学剃刀,速递全球顶刊科学动态,关注+星标,第一时间收到推送。
明道配资-北京股票配资平台-专业股票配资利息-正规配资炒股平台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